土圣诞是什么生肖?

裘玉恬裘玉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土圣”即“土宝”,是传统纪年法中十二星次之一。它有两个别名——“鹑首”“星纪”。 什么是“星纪”呢?《史记·天官书》说周幽王时,有一岁星彗星出现于东井,这就是所谓的“星纪”。《春秋卷十九_昭公七年》记载:“秋七月,有星孛(注:即彗星)入北井。”这里的“北井”就是“星纪”。那么到了汉朝,人们又把“星纪”叫做“鹑首”了。如《汉书·礼乐志》中说汉武帝太初元年正月,出现了“岁星、荧惑、填星(注:即辰星——旧称水星)、太白、北斗星皆西渡天市”的奇景,同时还“五星并行南集斗隅”(《晋书·天文志上》语)。古人看到这种情况十分开心,以为这是祥瑞之兆,因为“汉家马祖”此时正在“鹑首”运行呢!

说到这里,读者或许觉得我是在废话,因为要解释一个名词嘛,何必这么罗嗦! 其实不然。因为我要介绍的“土圣”也叫“鹑首”和“星纪”。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同一个名字要介绍两次?难道不嫌烦吗? 哈哈,你被绕糊涂了吧。其实啊,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啦,“土圣”又称为“鹑首”和“星纪”,只不过这两种称呼含义不同罢了。

“鹑首”主要指星星的运行线路,而“星纪”则主要指年份。在古人看来,一年之中,春天从“星纪”开始,到春分而“鹑首”移中;夏天“鹑首”在午位,而秋分则回到“星纪”;秋天“鹑首”由西向北移动,经 “星纪”而冬至;冬天“鹑首”行南,经“星纪”而立春。这样循环往复,年年如此。

不过,这种循环是上古先民一种朴素的天文观测结果,没有考虑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实际位置变化等情况。这种循环实际上并不存在。但是,古代典籍中对这种循环却叙述得极为详尽,这也就造成了我们读书时遇到的这种麻烦——同一个名字,前面说了,后面还有! 所以,读古书遇到这种情形千万不要嫌烦,古书就是这样写的,你只能这样读。其实,这也是研究古人文化不可缺少的功夫。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