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五行属什么意思?

余为提余为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有句成语叫“贸财于夷狄”,意思是说到国外做生意要讲究诚信,否则将会受到惩罚——这个典故源于《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日乎?’曰:‘端章甫而冕者,人之秀者也;穿冠被褐而右握刀者,志之于学之士也……夫如是,则可谓成矣……” 这句话里的“端章甫”“执干戚”是指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手持兵器的样子——这些就是古代商人(行商)的装束。那么,为什么孔夫子要把行商的装束和君子联系起来呢?难道孔子认为这些出门做买卖的人也是贤达之士吗?其实不然,孔子的本意在于告诫那些做小本买卖的商贩,虽然你们整天在外面风吹日晒,但千万不要丢了德行,不要为了赚钱就把自己变成野蛮无耻之人。

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什么是“贸易守德”了——“守德”就是指恪守道德底线,不做违法乱纪的事。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要提出“贸易守德”呢? 这是因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普遍认为贫穷是罪过,是上天惩罚人的结果,因此他们总觉得自己应该享受更多的物质和利益,并以此作为回报。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做生意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占别人便宜,甚至在交易中偷梁换柱、以次充好,反正也不担心别人找上门来,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本来就是理所应当的。而这种行为恰恰违反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济法则,违背了商业道德。于是,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信”与“义”的概念。

所谓“信”,就是指诚实不欺,讲信用。既然你选择相信对方,那么对方就一定得值得你的信任,这是彼此相互的。如果你为了占便宜而去欺骗客户,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被骗得连老底都干净。这就是“信”的意义。 而所谓的“义”,其实就是一种正义感,它要求我们把“利他”作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如果你作为一个商人,能处处为别人着想,时刻照顾他人的感受,那么你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最终为你带来利益。反之,如果你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不考虑他人感受,动不动就给别人下黑手,那你最终将一无所获。可见,“义”和“利”并非完全对立,它们是可以统一为一体的。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