詬是什么五行?

赵一澍赵一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垢”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此字的五行属性为土,因为康熙字典的五行属性认定方式采用唐代玄学的五行属性定义(即五行相生的定义)。 但古人做文字学研究时一般不会这么肤浅,于是我就来查一下这个字在金文和小篆中的字形变化—— 其实“垢”字早在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形体很复杂。我这里只放部分字形,完整的字可以在网上查到。 金文的“垢”字左边像屋,右边上面像一个人头与头发,下面像身体与双手。整个字的意思是人头上的污垢。 小篆把金文上方的人头与头发合起来,变成了一条弯曲的头发状物体——“巛”;同时把左边的“屋”推到了左边,并且加了笔画区分。

“垢”的五行属性和小篆偏旁一致,都为“巛”。而“巛”的五行属木。 为什么一个属土的字会有木属性的偏旁呢? 我仔细研究了古文字中所有带有“巛”的字形的演变规律,发现这些字在殷商时期大多写作“冉”,比如“冉”、“苒”等字。在春秋战国时代,那些字又大多演变成了“咎”或“遘”,比如“咎”、“遘”和“逅”等等。

而“冉”、“苒”、“咎”和“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右半边都是“攵”或者“夂”。 “攵”和“夂”在古代同音同义,都是“zuǒ”读音。“子”表示的是手指,那么“攵”和“夂”都代表用手拿东西的动作。而“手”拿东西时,自然都是上下翻动的(现在也有这种说法:上指、下指)。因此这两个偏旁都被认作是“走之底”。 而古代的“走之底”读音跟现在不同,它读作“zuó”。所以上面的字都不读“zǎo gòu”,而读“zuó gòu”。

现在“走之底”的读音虽然改成了“zhǒu zi”,但许多字却保留了这个读音规则,就是左边部首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走之底”,右边的字一般读zuó。所以这种字属于“形旁音变”,如“遒”、“追”和“逐”。

因此“垢”的五行属木。 这是古人用字形给汉字定五行的另一种方法了。

耿智轩耿智轩优质答主

“五刑之毒,有盛有衰”中的五刑是指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名称的简称,而不是指它们的实质内容。这五个名字是有来源的—— 夏商周时期,行肉刑(刖足、劓等)。秦代以后行笞刑,以竹木为刑具打犯人(即《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说“笞三百”;汉代又增加了杖刑,用荆条做刑具,也作鞭子)。隋朝废除了肉刑,改用杖责和徒刑,在唐代以前都算比较轻的惩罚了;唐律规定“八棍”,明代加至“十棍”并加重了对臀部的惩罚:清初承明制,改为“八棍”,乾隆时改为“六棍”——都是竹木棍。

清末开始大量使用枪决代替斩立决,并逐步推广到死刑判决,同时废除凌迟、枭首等其他刑罚。现代又废除了死刑,而保留了无期徒刑以及有期徒刑、管制、拘役等新的刑罚制度。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