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五行多少画?

娄华彬娄华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曰“从一,从乙”。 许慎把「一」和「丨」结合起来解释「二」:凡二之属皆从二。 二亦兼包单与双也(徐铉注)。 本字的结构是「一」、「丨」两个符号的结合体, 因此本字也是既包括纯一的数(「一」)又包括不纯一的数(「丶」「丿")的数词。 我们现在写的「二」其实是后来简化过的写法了。

古书中的「二」字形如「上」部一点或没有点,就是上面这个样子; 而这个形状跟「一」的形状几乎一样,差别仅仅是在中间多了一竖。 所以其实这是以「丨」为根干的一棵「木(一)」,在「一」的基础上衍生开来的「二」。 为什么「二」要这么写呢?因为汉字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会意」。所谓会意其实就是把表示具体事物的象形文字进行组合起来表达更抽象的概念。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可以省掉很多字,而且能表达的更形象和生动。比如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懂了!

请看下面这个「月」是怎么写出来的: 这个「月」是用「肉」加「夕」,用肉的形状来描述月亮的形状。但是仔细看看,你会发现它的笔画顺序是从右下往左上的方向书写的(也就是「夕」的方向),为什么是这样呢? 因为「月」不是单独的「肉」也不是单纯的「夕」,它是用「夕」来表示月光照射到的「肉块」(即“月”的形状)(当然,还有一说认为这是“腹”的意思,此处不作细究) 于是这样就把光和形结合起来了。而这个过程就是把「肉」和「夕」这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有特定意思的新字的过程(这叫造字法——“会意”) 所以,你看,这就是会意的强大之处啦~ 但是,这种将两个或者更多的字按照一定规则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的办法是有局限性的,那就是如果所组成的这个新字看起来太像原来那个字的笔画的话就很容易看错了……比如说下面这几个字就差不多是同样一笔画下来的:

为了区分这些很容易混淆的字,古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原笔画基础上稍加改变,使其形态略有区别。例如将「一」写成「丶」,将「十」写成「土」……而「二」由于只是在一横上加一竖而已,所以就不加改变直接使用原来的「一」和「丨」的组合形式……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字的样子~~ 至于你说的五,则是由「二」和「一」构成的复合数词。

万俟沛云万俟沛云优质答主

这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笔画,只是字写的工整与否的一种评判标准而已(如果字写得比较潦草的话,就算100个字也有可能有错别字)。 按照题主给的笔顺去数笔画的话是这样的,“一”、“二”、“三”、“四”、“五”。然后按照“横”、“竖”的偏旁部首去区分的话是这样,“木”、“金”和“土”“口”。所以是19笔啦!嘻嘻嘻~ 不过现在用电脑打字的人越来越多啦~( ̄▽ ̄)~~我本人就是啊哈哈~~因为键盘上按不到那么多字符嘛(๑乛◡乛๑)…所以现在一般直接写20个字的繁体版本吧,比如这个 “本”。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