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字五行屬什么?

程芯然程芯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奧”字,《说文》段注本作“奧,幽静貌。”许慎认为“奧”字的本义是与“杳”、“暗”意思相近,指深黑的地方(《說文·奧部》);段玉裁则进一步指出,由於“人在奧中”,所以“奧”字有“居”的意思(《說文解字注·奧部》)。這種看法為後世學者所承襲。如王力主編的《古漢語大字典》就認為“奧”之本義是“房屋內部,特指屋裏的最裡面”(第1683頁)。而李學勤主编的《古文字構形學》則認為“奧”字的本義就是“屋內”(第720頁)。

不過,我們如果仔細分析許慎和段玉裁的說法,就可以發現他們都忽略了“奧”字在商周典籍中的用例。周原甲骨文和銅器銘文中有“奧”字,其字型與小篆相似,都是右邊為“穴”,左邊為“敖”或“高”(見圖一)。據此,王力主編的《古漢語字典》認為,“周秦時代‘奧’字寫作‘亞’(《墨子•公輸篇》)”“‘亚’也就是從‘奥’”(第1684頁)。同樣,李學勤等人也認為“西周金文有的作‘亜’(《大盂鼎》),當是‘奧’之異構。”(第753頁)不論“奧”還是“亞”或是“闥”,他們都堅持“奧”之本義是指房屋內部。 但是,“奧”之左邊的“高”或“敖”在商周典籍中多表意為“行”,而且跟“水”或“雨”有关系。例如:

1.武王伐殷,履踐帝跡,堯在上,喾在旁,禹在下。(《呂氏春秋•孟夏》)

2.湯至明廷,光明也。(《漢書》卷二十四下)

3.日往月來,星離云散。(《楚辭•天問》) 這些“高”或“敖”的字形在商代金文中均写成“告”。商代的“告”字,筆法比較簡單,且常見字形是一點上頂著一橫。西周早期的“告”字則有一對稱的筆劃,形體有所增長,而且往往被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到了西週晚期,“告”字的一對稱筆劃消失,形體又有所縮短。但是,不管字形如何變化,“告”字表示的意思是“行”或者“進入”。

以上文字出現的經典文本內容與“奧”字基本吻合。第一組例子出自《尚書•舜謨》,第二組例子出自《尚書•大禹謨》,第三組例子出自《楚辭•離騷》。這些文字中的“奧”應該取義為“走進屋內”或者“入內”。李學勤主編的《古文字構形學》也認識到“奧”的本義可能是“入內”(第720頁),但作者卻沒有深入探讨這個意義源頭。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行”在古代也有“走”的意思。例如:

1.王如適農,四門置驅,毋逆鄉里之路。(《禮記•曲禮上》)

2.孔子東遊,見兩小兒戲於橋下,問其姓名。(《莊子・秋水》)

3.吾不能早見子,今乃正為吾德。(《戰國策•燕策》) 這些“行”字在商周典籍中或者是小篆字形,或者是金文象形,均表“走”的意思。李學勤等人在談到“行”的字形演变時,也特别強調“行的本象當是‘走路’(《古文字構形學》第七十七畫)。可见,“奧”的本意也是“走”進屋內。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