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鸡年是凤凰年吗?

漆妍淇漆妍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我不知道题主所说“凤”、“凰”指代的是不是中国神话中的凤皇(雄曰凤,雌曰凰),还是传说中的玄鸟,或者说春秋时鲁国祭祀的鸾鸟;也不知道题主所说的“鸡年”指的是什么含义——是生肖年的鸡年呢(就是现在农历庚辰龙年的腊月到明年农历己卯兔年的腊月),还是干支纪年的酉鸡年(就是今年农历戊戌狗年的腊月到后年农历丁酉鸡年的腊月),又或者是其他的意思。 所以这个问题有点难以解答……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个叫作“鸡年”“凤(fèng)年”的时代或年份。 例如周武王时期的甲子年叫做“鸡鸣之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第一年丙寅年称为“凤皇元年”;汉武帝元鼎四年癸丑年称为“凤集三年”等等… 当然,这些年代使用的历法已经和现代不同了。而在现代汉语中“鸡年”通常是指十二生肖年的鸡年,即公历农历戊戌狗年的腊月到壬辰龙年的腊月。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出生的人属龙,而这个时候正好也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月,所以也称之为“迎春月”。

而“凰年”一般就是指干支纪元的酉鸡年了。 至于为什么在这两个月称为凤或凰,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古代的文人们根据自己喜好和想象而定的,因为中国自古就有鸾风凤翔一说(详见《尔雅》),而且古人还认为凤羽色艳丽,于是就把一些颜色词跟凤挂钩了,比如“凤眼”(黑亮的眼睛)、“凤毛”(漂亮的头发)等等;而凰则是赤色的鸟,因此就有了“凰冠”(官帽)、“皇袍”这样的称呼。

由于古代汉族政权以炎黄二帝之黄帝为始祖,而黄帝之母附宝见大星,感而有孕,生黄帝于寿丘,居轩辕之丘,故姓轩辕氏;而黄帝又有姬姓。于是黄帝的后裔们在名字前加上“姬”字作为姓氏,而姬姓的一支在商朝的时候成为诸侯国周的祖先,国君被称为周姬氏(这跟姓不一样,古代好多姓和氏是不一样的)。当周朝取代商朝天下的统治后,周天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命令大臣们给自己加封谥号(就是在自己死后评定功过给定一个外号)。当时周天子的弟弟姬旦功劳很大,又是周王面前的红人,于是就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文”的谥号。由于周初异姓不可以得到封地,而姬旦是个例外,他在自己的封地建立了宗庙,并且把宗庙供奉的祖先牌位称为“太庙”,他的封地称为“宋”,于是后人称他为“宋公”或者“宋伯”。

到了战国时代,宋国被齐楚灭掉了,但是宋国王室的后裔还在,他们在史书中依然称自己为“宋”。而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为了笼络被秦灭掉的六国贵族后裔,就认了他们做亲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中最有势力的王家——齐王刘肥的女儿嫁给宋王刘交做了王后。而刘邦另一个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张敖做妻子也生了儿子。汉朝规定,皇帝的女儿叫公主,而皇子呢,如果继承人的身份是郡王,就叫王太子,如果是侯爵的话则叫侯世子,这些人都拥有自己的领地,享受封地赋税收入,生活非常滋润。

由于刘邦的原配夫人孝惠皇后张嫣没有生育,于是刘肥的儿子刘襄就被立为汉文帝,而刘襄的母亲昭灵夫人则被尊为太上皇后。刘襄去世后,母亲昭灵夫人继续受尊号为太后。后来昭灵夫人的哥哥吴王刘濞勾结匈奴进攻汉朝,事情败露后被削去爵位,改封为湖阳侯。而昭灵夫人则被改称湖阳太后。再后来汉景帝的母亲李昭灵被尊为太后。这样,西汉前期几个重要的女性统治者都被尊为“灵”了。

到了东汉中期,皇帝喜欢禅让,往往在位几年就不干了,把帝位让给别人,自己当个太上皇。而皇位继承人往往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这种制度下,皇帝们的称号往往是一连几串“祖宗”。比如桓帝刘志去世后面南朝梁武帝萧衍称赞他:“祖赞桓帝,我之先业。”梁武帝萧衍在位时经常禅让,当了多年太上皇,他去世后殿名为“宣德太庙”,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