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霜地方是什么生肖?

刘雅倩刘雅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开始。天气逐渐转冷,地面水汽结成露水,早晨和夜间会聚集在枝叶或地面上,形成白茫茫的浓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这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了,白天时间越来越短,气温渐渐下降,露水滴变成霜,植物渐渐失去生机。 ” 从气候学角度来讲,入冬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入冬指标”(5天滑动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二是“入冬临界”(5天滑动平均气温)不高于22℃。当冷空气势力减弱并趋于结束,气温又迅速回升到“入冬临界”以上时,则冬季来临;反之,就是秋天延续。立冬节气并不是在霜降之后一天。

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侯豺乃祭兽;二侯草木黄落;三侯蜇虫咸俯。意思是说,此时节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准备过冬;树木凋零,草叶枯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吃不喝。 但实际上,进入霜降节气后,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明显。随着冷空气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都明显下降,一些地区甚至在一周之内出现连续降温的情况。如果人们不注意添加衣物,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如流感等。 俗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寒秋”。

此时节的养生重点是保暖。首先要注意脚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足部受凉会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等疾病,因此要选择合适的鞋子,经常用温水泡脚,按摩涌泉穴(足心),都有助于驱寒保暖。 另外,还要适时增添衣服,注意全身保暖,特别是腰部、大腿、脚踝等部位,更需注意防寒,以免受凉引起肠胃不适或关节疼痛。 饮食调养也是重要的环节。

中医理论认为,秋收冬至,是万物收敛、阴气盛阳明的时节,此时宜吃性味平和、滋味淡润的食物,比如玉米、山药、藕、扁豆、萝卜、土豆、白菜、木耳、海带、苹果、香蕉、橘子等。可以适量进食栗子、核桃仁、松子、桂圆、花生等坚果,但也要控制总量,避免热量囤积,加重脾胃负担。 同时,适当食用一些羊肉、兔肉等温补类食物,对于偏于阳虚体质者也是有益的。但是,这些肉类食物性属燥热,不宜大量摄入,否则易生燥邪,出现口干舌燥、鼻出血、便秘等问题。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尽管深秋季节正是进补的好时候,但由于此时气温下降明显,机体新陈代谢加快,如果过度进补,不仅不易吸收,还可能增加脾胃负担,适得其反。所以,切记遵循“秋冬养阴”“少食多食”的原则,科学进补才是上选。 除了做好御寒保暖工作外,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推荐大家练习八段锦,此功法柔中有刚,锻炼后肌肉不会感到酸痛,很适合中老年人练习。还能有效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对保持心态的平衡大有好处。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