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互联网企业吗?

刘豫樟刘豫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应该是有资格回答的,2008年刚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在谷歌中国任商务拓展经理,负责大客户销售和战略项目。当时谷歌在中国除了和联通合作WAP业务外,没有任何其他线下业务(搜索广告、地图、翻译等全部线上)。因此我们打算进入一个线下业务,来获得与线下产业结合的机会,进而打入中国市场。于是选择了在线旅游这个行业并接触了TripAdvisor(大众点评网)。

当时的国内互联网格局正处于春秋战国时代(BAT还没有形成垄断势力),所以我们就有了一定机会。经过多次谈判,最终Google投资了正在创业期的大众点评(后来成为百度投资的一部分),双方各持一半股份成立了新公司。当然这些投资都来自于美国总部的授权,不需要经中国有关部门批准。 --分割线-

后来到了2010年,考虑到用户对于本地服务信息的需求以及手机上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又想进入本地手机应用领域,于是一种新的产品“糯米网”诞生了。当时准备充分,先投钱了做了产品,然后邀请媒体和行业人士试用和报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产品毫无征兆的消失了,犹如我们的青春一样。这里也说明一下,虽然我们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很大,并且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因为我们不是原创而失去了在行业里领先的位置,最终只能屈居第三(后来推出的客户端抢回了部分市场,但依然没能在市场份额上取得第一)。

下面说说我们收购的故事。说来有趣,这次收购既不是因为公司业务扩张,也不是因为竞争对手太强,而是源于一次不怀好意的恶意收购。由于之前我们和百度同属一家海外上市公司,所以百度的资金和业务的增长都对我们很有利(上市地加权平均计算)。然而没想到,某一天我们收到来自美国的邮件,说百度正在洽谈以高于我们当前每股股价的价格收购我们所有股票。如果这次收购成功,百度的市值将大大增加。 我们顿时警觉起来,赶紧找律师打听了内幕。原来这次收购确实是由百度发起,目的是通过收购的方式拿到海外融资,然后扩张业务。更重要的是,如果交易达成,我们将无法再独立运作,一切决策都将由百度说了算。想到这里,我们感到后怕起来——百度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搜索广告,而我们的收入则是靠第三方广告和客户付费这两块,如果今后被百度收入囊中,我们必然失去现在这种相对独立地位。到那时,我们恐怕连打口水仗的资格都没有了。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我们决定主动寻求收购。于是在律师的帮助下开始和百度展开谈判,最后谈定了8亿美元的收购价。或许是因为急于达成交易不再考虑溢价问题,或许是因为我们的业绩增长给了他们安全感,百度的收购谈判非常轻松顺利。我们终于避免了被收购的命运,保住了自己在行业的独立地位。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