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根据什么?

宦莉惠宦莉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市面上流传的五行理论,多数来自《周易》,以及后世对于《周易》的解释著作。在现代学术语境中,“五行”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五行”泛指各种性质的事物,而狭义的“五行”则专指古代中国哲学概念中的金、木、水、火、土,这种用法多见于古代中医典籍之中(如《黄帝内经》)。 由于《周易》本身是一部占筮之书,为了便于使用者进行占卜,《易经》作者特别将宇宙万物划分为“天、地、人”三才;在此基础上,又将天地万物划分为“阴”“阳”两仪,再由阴阳两仪相互结合,进而产生出四象及八卦、六十四卦等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然而,如果仅仅只是按照上述公式化步骤来划分世界的话,那么世界上的事物就太多太繁杂了。所以《易传》的作者又另辟蹊径,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五行的概念——“以一阴阳说明一切事体”,并以此作为解释世界的基本架构模型之一(另一个基本架构是“天人合一”说,详见知乎用户吴飞关于此问题的答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五行”,其实质就是古人通过经验归纳法所得到的一种对世界的抽象认知方式或方法框架而已。至于它为什么能够被广泛用来解释世间万事万物的性质,则完全是出于实用性方面的考虑。

比如,在《尚书·禹贡》当中就有云: 导河积石,至于龙首;渊然冰泮,夷底疏川,入于渭,乱于砥柱;溯洛西隅,至于孟津;过陇蜀、汧及岐,至于丰;绕西北,至于田;逾瀍汭,陶朱溱洧,既遵范蠡,徒归陶唐。 西至于泾,弥济渠,东涉沛泽;渐于鹑首,达于碣石,以及岱宗。东过江、淮,至海、沂,周流遍举,无所违阙。

这段文字的意思大概是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先是疏通黄河上游的河段,然后沿着这条路线一路向东而下……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认为,河流之所以能顺利东流入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自己的流动方向,并且这一方向的确定跟天上星辰的运行状况有一定关系。

再往后看,《尔雅·释地》有云: “川谷曰水道。” 这表明在古人的心目中,除了天空以外,水流同样也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存在;《管子·形势解》又说: “山泽一谷而不止则涸,故日‘润下作涸’。” 而《孟子》一书也提到过这样的观点: “君子所宜为异,如水就下而不争。” 在这些文献中,水都被看作是一种具有独立运动属性的存在物,其运动的方向一般是由西向东或者由北向南等,这就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表达的宇宙观不谋而合。

由此可知,五行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臆想产物,而是古人基于现实生活经验的长期观察后得出来的结论。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点,即:虽然五行观念诞生于先秦时代,但它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出局,相反它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完善。在当代社会里,无论是中医学还是风水学都还保留着相当一部分的五行学说思想内涵,甚至它还成为了某些玄学派别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农雷霆农雷霆优质答主

五行只是描述现象、表达方式而已,本身不是一种实体性存在的意义; 其次,阴阳也不是一个物理性的存在物,只表达了自然界事物的两种相异状态(阴盛阳衰和阳盛阴衰),它同样只是一种表述的方式或工具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状态的描述,而不是指自然界真的“有”这二种情况的存在物。 因为古人无法对自然界进行科学的认识,所以用一种形而上的方式来对自然界的本质进行抽象的描述和理解,这种以“天”、“地”为原型进行归纳的思维过程形成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体系并影响了后代的很多学科的发展如中医。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