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五行属什么的?

朱泓远朱泓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康熙字典》解释为: 【丑集下】【邑字部】邑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9

◎ 〔~人〕古代称领有封地的大夫。亦称“仲氏”、“叔氏”。

◎ 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德州、济阳一带。

◎ 姓。

又与阝(yǐ)通:

◎ 古同“艾”,指治理(国政)的官吏。

◎ 同“碍”。妨碍。《诗经·大雅·韩奕》:“为王为上,若之何,封父邑子。”毛传:“邑,艾也。”郑笺:“邑,犹碍也。言封父邑子,将何为害乎王乎上乎?”朱熹集传:“邑艾,妨碍之意。”

又叶乙列切,音咽。《楚辞·九章》“众并闲之哉兮,吾独无所弃。”王逸注;“邑,音噎。谓诸侯之地也。”

从甲骨文来看,“邑”本象城池之形。商周时期,“邑”被大量用来指称一般意义上的地方单位,有时相当于现代的县。如: “惟九月,才戊辰,王在新邑,既居。”(西周武王时期) 《左传‧桓公二年》:“春正月,公即位。立宫於昌宫,凡三迁。” 杜预注曰:“自成周徙於此邑,至桓王乃新宫而居焉。” 西周中期的铜器铭文中出现以邑命名邦国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以邑为单位的邦国。这种以邑为单位的邦国一直存在到战国晚期,如“陈”、“蔡”等。

汉初的郡县制改革后,郡以下设县、道、侯国三种下级政区单位,其中侯国有两种,一种是封给诸侯王的,另一种则是封给功臣和贵族的,后者被称为列侯或县侯。这种以邑命名的县级政区一直沿用到今天。

优质答主

关于这个字的五行归属,我查了一下《康熙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等书(虽然没找到《说文解字》); 结果是这样的—— “邑”、“阝”的五行都为“土”,而“阝”在“邑”中是辅助作用,所以还是按照“士”来推演; 所以,这个字是属火的!

其实,我在查询的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条解释——“凡邑之字多从“邑”或从“阝”。其字义则同于“邑”——这应该算是最正统的解释了吧( ̄▽ ̄)~> 因为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土地上的城邑啊…… 而其他的一些意思,比如“国都”之类的,都是引申义。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